廉文赠读第五期 | |||
| |||
政治上自醒 行动上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王岐山同志要求坚持标本兼治,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到政治上自醒、行动上自觉。 法纪是领导干部必须坚守的底线 网上有个说法,人在六个时候最明白:倒霉的时候、生病的时候、下台的时候、退休的时候、临终的时候、不自由的时候。腐败分子往往在出事入狱后才真正明白:自由对一个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没有自由一切无从谈起。 人的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并不是全世界以我为中心。首先,所有人都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形式与周围发生联系,这种联系本身就是一种制约。其次,每个人都有自由的权利和能力,当某一个体追求自由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是否影响到他人的自由。因此,自由有其客观的界限,完全不受限制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自由和规矩必然同时存在,自由一定要以遵守规则、遵守法纪为前提。 法纪意识的淡漠,是很多人走向腐败的第一步。每个领导干部必须为自己划一条党纪国法的“红线”,时刻牢记这条“红线”任何时候都碰不得、越不得。要不断加强对党纪和法规的学习,要清楚什么能为,什么不能为,不能为的为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少犯或不犯错误。同时,领导干部要敬畏法纪。心有敬畏,行有所止。要时刻想着法律和纪律允许不允许,事事明白应该不应该,真正做到警钟常敲长鸣。 侥幸是领导干部必须克服的魔咒 除了法纪意识淡薄之外,还有一个人性的弱点就是存在侥幸心理。自以为手段高明,无人知晓;自以为位高权重,无法动摇;自以为腐败的人多了,被揪出来的也就那么几个,轮不到自己头上;甚至是已被检举或是调查了,还自以为运气好,不会出什么事。侥幸心理的背后是无知,而侥幸的结果是无所顾忌。俗话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据专家推算,如果甲分别接受10个人的贿赂为其办事,与这10人都是单线联系,且这10个人之间彼此都不认识,那么甲被揭露的概率为65%,只有35%的可能不被揭露出来。 心理学研究指出,侥幸是人的本能,是可以理解的正常现象,通常情况下,侥幸是一种潜意识,不足以支配人的行为(因为人存在理性,能够思考)。然而,当一个人自控能力不强的时候,就会被侥幸的潜意识所控制,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侥幸心理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表现,忽视了事物本身的性质和规律,按照自己的臆想来判断事物的发展。因此,要克服侥幸心理,最重要的还是要进行严格的自我控制和外界控制,其中的外界控制就是监督机制。 监督是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的现实 能够直面人性的弱点,承认个人的缺陷,是正视问题的开始。正因为要求所有人都能很好地自律并不现实,因此才需要外界的制度、监督存在。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拒绝监督、不喜欢监督,认为上级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同级班子成员监督,是对自己工作的不支持、不维护;下级和群众监督,是给自己找麻烦、挑毛病。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 一方面,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要带头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规范自己的用权行为,自觉把自己置于组织的监督之下。班子成员要对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监督,主要负责同志要对班子成员进行监督。无论是主要负责同志还是其他同志,对组织上的批评,都要及时改正;对组织上的提醒,都要认真反思,要坚决克服一些苗头性的问题和不良倾向。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对来自群众的监督,不管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领导干部的每时每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群众的监督之下。千万不要认为因为自己不愿意监督,群众就不来监督,实际上恰恰相反。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就是最好的监督。 自律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意识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古代的君子崇尚“慎独”,就是因为人最难的是控制自己的欲望。《性理字训·学力》中写道:“幽隐细微,必慎其几,是曰慎独。”指出了“慎独”和自律的关键是要在“幽隐细微”即细小的地方注意。很多腐败分子在自我反省时都提到,往往是“昏了头”,有了“第一次越界”之后,便渐渐放松了警惕,在“下不为例”的自我麻痹中走向深渊。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小问题会累积成大错误,真乃至理经典。 自律不仅仅涉及到节制和控制,而且要采用正面的方式来提升个人修养,从而达到自律的效果。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己作为人民公仆、党员干部而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要注重提高个人修养,打造洁净的心灵,抵挡外界的诱惑。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干净”与“干事”两者缺一不可。要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前提是要不出事。尤其是要克服劳苦功高、稍微放松一点也没问题的想法。在廉洁问题上,从来功不抵过。 作者:周立新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从“习仲勋闻过则喜”谈起 1978年9月25日,惠阳地区检察分院干部麦子灿,给时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写来一封批评信,信中说:“我看你讲的重视群众来信来访也是漂亮话,是句空话!因为你只讲,没检查督促……我感觉你还是一个爱听汇报、爱听漂亮话,喜欢夸夸其谈的人。”面对如此尖刻的批评,习仲勋不仅给麦子灿回了信,诚恳地接受批评,他还把这封信拿到省革委会会议上宣读,又给全省县以上党委和省直机关局以上负责人转发了来信。 虽然时间过去了30多年,但今天想到习仲勋同志这件闻过则喜的往事,真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接受批评的宽广胸怀,为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论是谁,地位多高,权力多大,总会存在一些缺点甚至错误。缺点和错误就像灰尘一样,你不掸它不走。这个“掸”,除了自身努力改正外,离不开别人的批评指正。人能接受批评就能不断完善自我,取得进步和成功。因此,对待别人的批评,应有虚心接受的正确态度,正如毛泽东曾经指出的那样:“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党的优良作风,在一些地方、少数党员干部中异化为“表扬与自我表扬”。在现实当中,已经很难见到一针见血、不讲情面批评的场景了,即使在民主生活会上,听到的见到的也多是“希望注意身体”“有时有急躁情绪”“学习的广度须更加深入”,等等之类应付之声,无异于“挠痒痒”一般,于帮助别人改正缺点错误没有任何裨益。 反思这种情况的存在,需要从上、下两个方面找原因。固然对于一些下级来说,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凡事当前,明哲保身,以老好人自居,但更应从领导干部身上挖根源:少数领导干部讳疾忌医,纵然自身有缺点和错误,唯恐被别人当面批评,面子上下不来,有损尊严,影响进步,以至于轻则面露不悦之色,重则给“小鞋”穿,背后“使绊子”,视为异类,搞打击报复,碰到这样的领导,谁还敢轻易发表批评意见呢?如此一来,必然带来巴金先生早就说过的那种局面:“他们把自己当作机器,你装上什么唱片,他们唱什么调子;你放上什么录音磁带,他们哼什么歌曲,他们的嘴好像过去外国人屋顶上的信风鸡,风吹向哪里,他们的嘴就朝向哪里。”果真如此,上下固然一团“和气”,但不知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勃勃生气从何而来?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我们党开展党内生活、调整党内关系、解决党内矛盾的一大法宝。正是靠着这一法宝,才使我们党不断修正错误、坚持真理,达到统一思想、空前团结、众志成城、无坚不摧,夺取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党的队伍一份子,从入党的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信念,理应把同志和群众的批评作为第一信号,从中找差距、明得失、促改进。干部之间、干群之间的交流贵在敞开心扉,直言相告。直言有时难免带点火药味,可能“言过其实”甚或有误解误会,即便如此也不能剥夺下级和群众说话的权利,而是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这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胸襟。由是观之,我们从习仲勋同志身上所看到的,不仅是勇于自我批评的勇气,更展现了他对待群众批评的宽广胸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一名现代领导者,能否做到豁达大度,兼听则明,不仅关系到个人进步,更事关事业成败。在全面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一要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加强修养,虚怀若谷,欢迎善待批评者;二要做到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确对待批评意见。如此“冒冒汗”、“红红脸”的相互批评,才能真正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作者:朱月亮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警惕:侥幸心态容易犯错误 近期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栏目,连续四周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共计719起。认真阅读分析这些典型案例,许多党员干部并不是不知道他们的行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而是心存侥幸心态。当前,正在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要以这些典型案例为镜子,从中吸取教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 要切实解决好“总开关”的问题。从通报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许多同志的问题出在一个“私”字上,为了一点个人私利或个人私事或个人私欲,不顾党纪党风,有的甚至触犯法律。“总开关”问题没解决,导致世界观错位,人生观扭曲,价值观蜕变。因此,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针对基层的实际,扎扎实实采取措施,解决好“总开关”问题。 要自觉培育良好的心态。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先进模范为榜样,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为标准,检查剖析自我,校对矫正自我,着力培育良好的做人做事心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要从自省到自觉。首要的任务是向陋习宣战。过来,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形成了许多陋习,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民风改进了不少,这些陋习得到遏制。但是,有的同志仍然视陋习为小节,认为无伤大雅,有的同志甚至仍然把陋习当成“臭豆腐”一样继续嗜好。虽然陋习侵蚀的是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却直接损害着我们党的形象,败坏党风政风和民风。每一名党员干部要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变成从自省到自觉的先行者,既要拼去自我的陋习,又要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同志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心态关系政治安全,心态决定未来命运。在原则与纪律面前,侥幸心态是容易犯错误的。 作者: 彭光海摘自《中国反腐倡廉网》 | |||
|